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教学德育案例《黄继光》

时间:2023-12-17 14:36:54
教学德育案例《黄继光》[本文共2719字]

课题《黄继光》执教黄孝燕

教材统编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课时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黄继光》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课文以“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献身——占领高地”为线索,字里行间流露出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具有很强的文字感染力,同时对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黄继光》一文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役、屡”6个字,读准多音字“晕”。

2.抓住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德育目标:

1.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阅读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描述【具体描述教学过程】

三、学习第5——11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5——11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生1: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生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生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生4:黄继光张开双臂……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生说理由

补充:黄继光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他将怎么样?

师:请大家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是什么力量使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师:是呀!正是这种浓浓的感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才驱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师:黄继光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眼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生1:为了祖国人民,我的牺牲算得了什么!

生2:如果我不这么做,战斗就胜利不了,战士们所有的努力就会白白付出。

……

案例反思【可按两级或三级提纲的格式具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黄继光》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黄继光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眼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英雄人物的歌颂中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教学歌颂英雄人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浅析,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英雄人物之所以成为英雄,除了有超凡的能力外,首先是在精神和品格上的超凡脱俗,这样的文章教材中比比皆是。如《黄继光》一文,作者以英雄形象的角度,赞扬黄继光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从中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照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起学英雄、做英雄的热情,培养学生学好文化,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呢?

1、从感受形象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学生也不例外。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从别林斯基说的“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的名言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换句话说,我们对学生应该是通过显示形象来阐述观点。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情感,显然,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如《黄继光》和抗美援朝的故事一样可歌可泣,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红军战士黄继光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人物。

2、抓重点词、句,深化爱国。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词、句,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反复的阅读思考,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能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黄继光》一文中,我认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点理解的。如“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句话讲的是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壮举。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黄继光在身负重伤、随时都会牺牲的情况下站起来坚持完成任务的英雄气概。学生们通过反复地朗读,从而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然,理解重点句,还必须与课文整体有机地联系,如果离开整体,抓只言片语,学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点词句所蕴含的美,也领悟不到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受到什么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除了反复地朗读这句话以外,始终把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从而使黄继光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里。学生再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英雄的赞美。

3、从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确观念的形成。

学生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的产生上。因为孩子的情感不是永恒的,它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它也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在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情”和“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着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为是学生,情感发展不稳定,又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种从“情”到“理”的概括,自然离不开语文的特点,它必须是始终伴随着形象的,而且必须在激发情感的过程中,为形成正确的观念而层层铺垫,这样就会瓜熟蒂落。

我们展望着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精耕细作,我们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德育案例《黄继光》[本文共27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